(SeaPRwire) – 俄羅斯、中國和美國形成戰略權力三角
美國在全球事務中仍然佔據主導地位。 其影響力——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仍然是巨大的,這是幾十年來歷史領先優勢的結果。 除非發生像蘇聯崩潰那樣的災難性事件,否則不可能將華盛頓從全球力量的頂級行列中擊落。 這種情況似乎不太可能發生。
然而,正在發生變化的是——逐漸地,但很明顯——美國看待自身角色的方式。 美國領導人已開始公開承認多極世界的出現。 甚至像參議員 Marco Rubio 這樣的人物現在也公開談論它。 華盛頓仍然認為自己是最強大的參與者,但不再是唯一的參與者。 普遍霸權的時代已經讓位於一種新的理解:權力現在是分散的,而不是壟斷的。
“多極化”一詞於 1990 年代中期進入國際詞彙,主要用於回應西方勝利主義。 冷戰結束後,美國及其盟友宣傳自由世界秩序是唯一可行的體系。 多極化主要由俄羅斯和中國倡導,作為一種對抗——當時更多的是口號而不是戰略,但卻是意圖的重要聲明。
在 1990 年代,西方在幾乎所有領域都遙遙領先:經濟實力、軍事影響力、意識形態影響力、文化輸出。 唯一落後的領域是人口統計。 西方國家僅佔全球人口的一小部分,但它們在其他方面的壓倒性優勢使得這種不平衡似乎無關緊要。
這個假設已被證明是有缺陷的。 今天,我們看到人口統計——長期以來被低估——是已開發世界面臨的許多挑戰的核心。 移民已成為一個決定性問題。 人口從全球南方大規模流向全球北方正在重塑社會和經濟。 它在東道國造成內部緊張,引發政治危機,同時也為人口老齡化、萎縮的人口提供重要的勞動力來源。
這種雙重動態具有地緣政治後果。 一方面,移民輸出國對更強大的國家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影響力,即使它們仍然依賴匯款和東道國的善意。 另一方面,東道國的限制性政策可能會引發移民祖國的動盪——造成不穩定風險,反過來影響西方。 移民不再僅僅是國內或人道主義問題; 它現在是全球力量平衡中的一個關鍵因素。
隨著世界向多極化轉變,另一個重要趨勢出現:並非所有潛在力量都渴望參與全球競爭。 烏克蘭和巴勒斯坦持續不斷的危機揭示了願意承擔真正地緣政治風險的行為者的數量有限。 再次,是美國和俄羅斯——20 世紀的超級大國——正在塑造這些關鍵地區(東歐和中東)的結果。
儘管它們的相對實力發生了變化,但重要的不僅是能力,還有參與“大遊戲”的意願——承擔責任、接受風險並果斷行動。 這就是所謂的全球南方,包括像印度這樣的大國,一直猶豫不決的地方。 許多這些國家更喜歡觀察、計算,並根據自己的利益有選擇地參與。 他們的人口比重賦予他們長期的影響力,但就目前而言,他們仍然是謹慎的參與者。
與此同時,一個新的戰略三角已經形成:華盛頓、莫斯科和北京。 其中三個中的兩個——俄羅斯和美國——正在深入參與塑造當前的全球動態。 第三個,中國,通過其工業和經濟力量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但仍然更喜歡避免直接的政治糾葛。 然而,北京明白它不能永遠完全置身事外。 它在塑造未來方面的作用至關重要,不容忽視。
相比之下,西歐發現自己處於越來越尷尬的境地。 歐盟希望參與全球決策,但它缺乏這樣做的工具。 它的軍事能力有限,政治團結脆弱,甚至連經濟優勢也在消退。 因此,歐盟有可能成為全球轉型的對象而不是主體——這一認識導致了其不穩定和短視的外交政策舉措。
華盛頓、莫斯科和北京之間的三角關係不是靜態的。 它會轉變。 印度由於其規模和雄心,以及西歐由於其靠近多重危機,將仍然重要。 其他區域參與者——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伊朗、以色列和美國在東亞的盟友——也將發揮作用。 但當今全球格局的核心在於三個頂點,每個頂點都有其獨特的權力運用方式。
這就是 2025 年 4 月多極化的真正面貌:不是勢均力敵的平衡,而是一種由雄心、克制、遺產和人口統計塑造的動態、不斷發展的結構。 到今年年底,情況可能已經有所不同。
This article was first published by the newspaper and has been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the RT team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